bg01.jpg

凝心聚力擘画复兴新蓝图!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知识产权界引发热烈反响

  • 发布者: 张亚峰
  • Created: 2022-10-22
  • 2961

编者按:凝心聚力擘画复兴新蓝图,团结奋进创造历史新伟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知识产权界引发热烈反响。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鼓舞人心,面向未来的复兴新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来听,专家学者们对知识产权工作如何更好支撑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知灼见。 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

专家热议

        刘海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8年机构改革后,知识产权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更为突出。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知识产权的独特优势在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中得到充分展现。这也证明,知识产权不仅能在城市工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更能在农村贫困地区打造出区域特色品牌,壮大产业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这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消除贫困的中国方案,其对世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李顺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知识产权工作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在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方面有着长足进展,对带动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成效有目共睹。报告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需要知识产权工作在助力农业农村发展方面作出新的作为。我们应建立并完善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制度,向着进一步提升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的方向努力。同时,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生物工程技术研发,全方位发挥知识产权工作在农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报告原文

  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

专家热议

 

  曹新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2012年以来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增长。在此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知识产权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强调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这极大地提升了知识产权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1%,充分彰显了知识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硬杠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原动力。

 

  宋河发(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近五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从2018年的10.7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2.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1.6%提升到11.97%。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跃居全球第一。我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持续提高,创意产品出口、知识传播等指标进步明显。这些都在彰显着,我国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升。

 

报告原文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专家热议

 

  曹新明:过去十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政府充分利用经济增长的大势、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防控的大势,以及我国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人才优势和人心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突破诸多“卡脖子”技术。尤其在量子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的进步,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胜利,也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宣告,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名副其实。

 

  董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知识产权为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在知识产权制度作用下快速有序流转,配置到社会生产最需要的地方。十年来,知识产权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各项基础数据稳步向好,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贡献度更加显著,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报告原文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专家热议

 

  宋河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必须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部署,让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的保护和激励作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产业自主可控,促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刘海波:知识产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是社会生活的有生力量,也是扩大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和手段,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保障”。报告为知识产权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了广大舞台。知识产权将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同频共振,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创造价值。

 

报告原文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专家热议

 

  马一德(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大量资本投入、资源消耗、污染排放为前提的高速发展方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新发展阶段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需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知识产权是创新资源配置的根本性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许春明(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已从战略高度指明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五大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驾护航。

 

报告原文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专家热议

 

  许春明: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必须围绕高目标、高质量运行。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推动创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既要毫不动摇地支持保障公有制主体的创新,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主体的创新;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创新资源配置,实现创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的结合。

 

  冯晓青(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我国应特别重视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用,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创新型经济和法治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同样需要高度重视以激励和保护创新作为基本功能和特点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有力打击仿冒、假冒等侵权行为,净化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报告原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专家热议

 

  单晓光(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原院长):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因此,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保护好知识产权是前提和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是知识产权的自立自强,就是要拥有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乃至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颠覆性创新科技成果。为此,我们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何炼红(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撑性、保障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着力打通“基础研究-核心技术-企业孵化-产业发展”成果转化全链条,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报告原文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专家热议

 

  来小鹏(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报告对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作出了战略部署。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体系,是加强我国知识产权各项工作法治化的重要保障。面对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立法工作应有所回应,实现知识产权立法各项工作科学化、法治化。在执法和司法方面,应进一步统一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标准和司法裁判标准,形成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优势互补,发挥知识产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积极作用。

 

  何炼红: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法治体系,要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为目标,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法治化水平,在构建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外协调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法治的实施。特别是行政保护正好可以与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相吻合,应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优势,通过制度实践和制度创新,交出中国知识产权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答卷。

 

报告原文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专家热议

 

  陶鑫良(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奋力铸造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整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更自强,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奠基石之一。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在于:文艺创作与文化发展要始终不渝以人民为中心,应坚持不懈地为人民服务。同时依托互联网持续发展等当代科技进步条件,持续夯实文化事业体系、产业体系与市场体系。可以说,知识产权既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对其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的进程中,知识产权事业与产业也必将烘云托月、辉映其间。

 

  冯晓青: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需要充分利用著作权法律制度鼓励和保护创作、促进优秀作品的传播和利用。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方面,这尤其体现为知识产权意识的普及。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有利于形成崇尚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净化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创新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报告原文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专家热议

 

  陶鑫良:对内坚持改革,对外坚持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数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基本国策。在过去的几十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我国矢志不渝地坚持对外开放,在知识产权领域全面寻求与落实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同时首倡引领并且身体力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进程中,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与各国人民一起,开放包容,互利共赢,惠及彼此,共同前进。

 

  单晓光: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深刻地揭示,封闭必然导致落后,开放必将促进发展。我们唯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市场,加强“一带一路”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知识产权领域的多边合作,才能以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强国的姿态把握全球化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世界贡献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发展新动能。(策划:王宇 孙迪 文字:吴珂 杨柳 李杨芳)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凝心聚力擘画复兴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