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6 月 3 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知识产权学院发展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国科大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纪昌,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二级巡视员伊直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咨询院”)院长、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以下简称“公管学院”)潘教峰,国科大培养与学位部部长乔晗,战略咨询院党委委员、人事教育处处长李颖明,公管学院党总支书记邢丽、副院长刘云,国科大知识产权学院(以下简称“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副院长闫文军、宋河发,国科大校部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岭楠,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部主任赵亚娟等 50 余人参加会议。
董纪昌在致辞中强调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中国科学院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国科大是中科院“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任务的重要承担者,将勇于担当,充分发挥科教融合办学模式的优势,充分推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大力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
知识产权学院发展委员会成立仪式由马一德主持。邢丽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发展委员会的决定》,聘请潘教峰为主任委员,马一德为副主任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吴汉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易继明、国科大公管学院副院长(主持日程工作)王海燕、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禾、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管育鹰、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单晓光、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国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宋伟、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李雨峰为委员。董纪昌、潘教峰为委员会成员颁发聘书。
潘教峰代表知识产权学院发展委员会发言时指出,应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建设工作,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潘教峰强调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要从需求出发、从实际出发,要立足优势、体现特色,更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并表示知识产权学院发展委员会将发挥高端智库引领作用,围绕科技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展开深入对话和研讨。
伊直在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建设学术研讨会致辞中,从人才队伍现状、人才需求分析、高校人才培养情况等方面分享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有关情况和思考。伊直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应当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建设,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宋河发主持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环节。马一德作了题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的报告,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毛昊作了题为《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部主任赵亚娟作了题为《知识产权学科发展的思考:从信息、情报的角度》的报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詹映作了题为《新形势下关于知识产权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和方式的若干思考》的报告。
闫文军主持学术研讨会研讨交流环节。刘云、郭禾、宋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国科大知识产权学院教授罗先觉、唐素琴,刘海波、段异兵等,围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最后,马一德感谢了参会嘉宾对知识产权学院的关注和支持,表示知识产权学院将继续以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为己任,深入研究和回应理论界和实务界关切的重大问题,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3 年 6 月 3 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在玉泉路校区组织召开自主审核增设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家论证会。国科大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林晓,培养与学位部部长乔晗出席论证会并致辞。
论证专家组由北京大学法学院易继明教授担任组长,成员包括: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学院”)院长潘教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资深教授吴汉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易继明,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禾,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管育鹰,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单晓光,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国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宋伟,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李雨峰。
出席论证会的还有战略咨询院人事教育处处长李颖明,公管学院党总支书记邢丽,国科大知识产权学院(以下简称“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副院长闫文军、宋河发,国科大校部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岭楠,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产权研究部主任赵亚娟等。论证会由易继明主持。
林晓在致辞中指出,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途径。借助科教融合的体制机制优势和现有知识产权师资队伍、研究基础、平台工具等系统性资源要素,国科大将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积极作用。
图 林晓致辞
培养与学位部乔晗介绍了国科大专业学位发展和自主审核增列相关情况,并结合中央及国务院有关政策导向对知识产权专业学位有关工作进行了展望。同时培养与学位部将积极支持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点建设和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
图 乔晗发言
闫文军从新增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工作基础、思路目标和培养方案、质量管控与评估措施等方面,对国科大设置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关情况作了汇报。论证专家经过讨论认为,国科大增设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优势突出、特色明显、条件具备,一致同意国科大增设知识产权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
实施数字检察战略,是检察机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部署、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的重要改革举措。3月29日上午,经检校双方深入研究、精心筹备,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举行数字检察研究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蓝向东,北京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海江,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岳向阳,国科大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王艳芬等出席签约揭牌仪式并参加座谈。北京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方洁主持会议。
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北京市检察院联合建立数字检察研究基地签约揭牌仪式现场
王艳芬与蓝向东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书
签约揭牌仪式上,与会双方共同听取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演示汇报。随后,王艳芬与蓝向东分别代表国科大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书,李树深与朱雅频共同为数字检察研究基地揭牌。
座谈会现场
接续进行的座谈会上,北京检察科技中心主任闫仲毅,朝阳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马天博,通州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辰,北京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干部处处长、检察官管理处处长杨晶,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杜邈,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潘教峰,中科院网信办执行副主任、科学传播局网信处处长褚大伟,国科大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马一德,国科大培养与学位部部长乔晗分别就北京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及检校共建作交流发言。
朱雅频出席会议并讲话
朱雅频表示,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蓬勃发展,正在全球开启一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革命性意义的数字化转型,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数字检察研究基地正逢其时,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数字检察研究基地必将从无到有,在“精诚所至”的合作中结出“金石为开”的丰硕果实。
朱雅频强调,一是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推动数字检察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用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数字检察研究基地建设,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思考和解决该领域事关新时代首都检察发展全局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上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与实践性成效。二是要依托检校合作机制支撑,合力打造数字检察科研与实践高地。双方要以需求牵引资源配置,依托数字检察研究基地共建机制,强化首都检察法治实践资源与国科大科技研学资源配置,努力把研究基地打造为科技应用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数字检察科研与实践一体的高地。三是要加强基地研究成果孵化转化,充分释放合作机制效能。全市检察机关要发挥检察一体化体制机制优势,按照市院党组在充分释放大数据赋能检察效能上布局落子的相关部署,合力共建数字检察研究基地,强化数字法治实践发展需求的牵引力,加强数字检察研究成果的孵化转化,努力提高首都检察对实施数字检察战略的贡献率,推动把科技资源优势与检察制度优势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
李树深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树深表示,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及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核心力量。国科大作为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生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拥有完备的学科体系。其中,与数字检察相关的学科均在国内排名前列,为促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兼具法律素养和技术素养的数字检察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质量建设数字检察研究基地将充分发挥检校双方各自优势,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法治中国”“数字中国”战略,一定能够推动现代科技与数字检察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深度融合,培养一批当前和未来的数字检察专家,进一步提升首都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为服务和保障新时代首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科大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林晓,北京市检察院、国科大相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2023年4月13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2023年“知识产权法律实务研讨班”(第一期)在深圳市举办。本次研讨班主要面向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关人员,由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主要承办,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长春中科长光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参与承办。研讨班共计有来自50余家院属单位的80名人员参加,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会议首日,来自知识产权学院的四位专家就院属单位重点关注的四个议题进行主题报告。尹锋林副教授作了题为“科技成果转化商务谈判与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科技成果转化商务谈判过程中的主要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结合实际情况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方法进行了诠释,涉及商务谈判和评估、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主要方法、知识产权定价策略与考虑因素、科技成果转化商务谈判与价格等四个部分。
唐素琴教授作了题为“赋权制度的进展情况及推进模式分析”的报告。报告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赋权”的含义、特征和本质,从基本概念中深入挖掘赋权本质。第二部分是赋权制度的发展及试点实施方案回顾,从制度推进过程中进行总结对比,梳理赋权试点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及实践中的操作问题。第三部分是赋权试点进展情况及两年半以来的成效,该部分介绍了科技部部署对于试点单位的调研情况以及试点单位典型举措的归纳,并对典型举措的归类及成效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赋权试点的典型推进模式介绍,包括对于省级单位及“赋权”试点单位的经验介绍。
罗先觉教授作了题为“技术合同知识产权条款、知识产权出资关联交易、技术出口的相关法律问题”的报告。报告包括三部分主要内容:技术合同的主要知识产权条款;知识产权出资中的关联交易问题;技术出口的管理流程。在第一部分中,结合调研结果和实际案例,对于背景知识产权、前景知识产权条款、知识产权瑕疵担保条款、限制性条款、论著发表条款、保密条款、违约责任条款、风险负担条款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在第二部分中,对于关联交易和科研项目关联业务进行了分析,总结科研项目关联业务处理原则,对我院知识产权法律咨询平台中设计关联交易的相关提问进行回应。在第三部分中,梳理了涉及技术出口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解答了前期调研中院属单位人员所关注的相关问题。
闫文军教授作了题为“科技人员流动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风险防控”的报告。报告包括四个部分:相关规定及分析,入职和离职时的知识产权问题,兼职、双聘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与学生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报告重点梳理了与科技人员流动过程中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有关的现行规定,结合典型案例对涉及知识产权权属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会议次日为研讨和考察。研讨由闫文军教授和罗先觉教授主持,多位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参会人员提出了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参会人员结合问题和各自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研讨过程氛围热烈。研讨结束后,参会人员先后到达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进行考察。
参会合照
11月20日,第六届创新与知识产权论坛暨2022知识产权学术年会在线上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共同主办,主题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主持开幕式。来自有关国际组织、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共话知识产权发展。会议由主论坛和分论坛组成,1400余人次在线参会。
潘教峰在主持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应对复杂严峻国内外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纲领,也为新时代我国知识产权研究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新命题和新挑战。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也更加凸显,成为掌握未来发展主导权和制高点的战略支撑,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世界科技强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支撑。通过“创新与知识产权论坛”这一平台,共同探讨创新与知识产权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以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支撑现代化建设。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党组书记申长雨院士以书面方式致辞,他指出,要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在坚持高质量发展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热情支持,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深入交流,探讨重大问题,提出务实良策,为更好推进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是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承办的科教融合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智库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学术和智库支撑,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本次论坛的召开必将激发创新思想火花的碰撞,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创新与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和交流,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主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肖兴威,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吴汉东,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审判长、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挂职)秦元明分别做了主旨发言。主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马一德教授主持。
当日下午的分论坛上,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管理运营”和“知识产权与竞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形成了一些有深度的观点和意见建议。
潘教峰在论坛工作总结时强调,要用好论坛成果,认真梳理各位专家报告的观点和建议,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智库作用的同时,凝炼研究问题,开放式组织研究,以研究促进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凝聚学术共同体。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