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德:壮大专利产业化的生力军

  • 发布者: IPer
  • 创建时间: 2024-03-29
  • 2882

  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是推动专利产业化的生力军,也是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活力源泉。当前,如何探索形成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有效路径,并进一步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水平整体提升,是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9万多家,120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批企业更是从中小企业跃升为行业巨头。这一过程中,创新成为支撑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法宝,我国创新能力实现了巨大提升,专利数量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的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7.4万件,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499.1万件,一系列数量指标都居全球首位。

  不过,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原因,过去这一庞大数量的专利资产并未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据统计,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6.7%,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大量专利技术被闲置。巨大的创新存量资产尚未被转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推动专利产业化、盘活存量资产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的新发力点,这也成为广大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再来分析中小企业。当前,不少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面临能力不足、动力不强的问题,资金短缺、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等问题导致创新“心动”难以转化为“行动”。

  比如,多数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因设备、人才、资金等问题面临着创新能力缺乏的问题。而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虽不乏高质量专利成果,却因与市场相对疏离,导致“不会转”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果有效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的技术对接,有望破解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装上动力引擎。

  面对这些堵点难点,有关部门正努力推动专利产业化与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双向奔赴”。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有关部门专门制定《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为主线,强化知识产权普惠服务,在此基础上筛选一批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建立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按需匹配知识产权、产业、金融等惠企政策,形成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未来,应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和市场力量。在供给侧,按照细分领域对存量专利进行筛选分析和价值评估,分层次、分领域建设专利成果项目库;在需求侧,常态化征集和发掘中小企业创新技术需求,以需求牵引高质量成果产出,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各地产业集群优势进行专利技术定向推介和匹配,优先推动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供给转化。

  在金融支持方面,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力度,提升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培育库入选企业信贷规模和融资便利度,探索通过以政府引导基金、区域性股权市场、“科技成果+认股权”方式入股等创新方式不断丰富中小企业融资手段和渠道。

  在服务支撑方面,要大力完善专利许可转让服务,拓展专利代理机构服务领域,开展专利转化运用服务与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精准对接,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市场体系,构建专利转化良好生态,扫除中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的外部阻碍。

  原载于《经济日报》2024-03-29,链接:https://proapi.jingjiribao.cn/readnews.html?id=30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