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专访马一德:打通专利转化运用堵点有何深意

  • 发布者: IPer
  • 创建时间: 2023-10-28
  • 7613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会议强调,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充分挖掘专利价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从提升专利成果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建立健全有利于专利成果转化运用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政策,着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进一步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稳居世界第一位。知识产权数量指标可以体现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巨大进步,但却不能等同于我国综合国力特别是创新实力的同步提升。如何实现知识产权数量的高质量增长,并以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马一德。

        为高质量发展和调结构提供制度动能

        中国经济时报:我国面临着“知识产权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匹配”“知识产权规模扩大与经济增长不相称”等多重矛盾,激活知识产权存量资产,使之切实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备受关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此次行动方案有哪些重要意义?

        马一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多重措施刺激知识产权数量的增长,在特定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启蒙了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解决了企业、产业乃至国家在科技相关领域知识产权数量“从0到1”的问题。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新旧动能的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在这一背景下,知识产权行业进入了新发展阶段,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数量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上述行动方案,能推动专利产业化发展,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及开发应用。过去这种“三级跳”是不连续的,行动方案从国家层面对过去知识产权改革的经验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完善,主要是确定专利转化运用的具体目标、总体任务、重点举措和有力保障,为我国加强科技治理、科技与经济结合,为高质量发展和调结构提供了很好的制度动能。行动方案的出台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我国已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依据和法律体系,完备了以后就要寻找市场,通过知识产权要效益、要动能,并提高竞争力,尤其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知识产权在这方面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行动方案的出台也为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开放提供了制度保障,将来要全方位深入布局新兴联合研究体,把产业放在一条链上来进行深度融合,政府能发挥支撑作用并建立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为市场的需求做精准对接,尤其是扶持重点产业,对关键技术进行重点培育,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现在对“卡脖子”工程作了部署,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等各层面都加快改革,希望能彻底解决“卡脖子”难点问题。

        此外,面对现在知识产权在转化过程中一些政策上的堵点,行动方案为知识产权的转化进行了松绑。优化知识产权激励分配机制,更能调动创新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创新者享受科技成果转化和成果提供了政策保障。

        知识产权连接着运营平台、融资代理信息、公共政策等,行动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市场服务、培育良好生态,就像一场“及时雨”,为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为“专精特新”企业及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们在由知识产权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又多了一个制度层面的支撑和保障。

        提高专利审查质量要在“重运用”上下功夫

        中国经济时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是近五年来最高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动辄50%以上的转化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您认为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专利转化运用,挖掘专利价值?

        马一德:应当理性看待转化率低的问题,申请/授权专利并非仅以转化为唯一目的,还有抢占市场领先地位、保护和防御的目的。另外,有些高校科技成果大多都是实验室成果,非常偏前沿、偏基础、偏理论,难以形成成套技术、成型装备、成熟产品、成熟工艺路线(工艺包)等,距离市场所需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十分遥远,因此,客观上应当容忍部分专利未投入实施。

        我国目前专利转化率低的原因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首先是知识产权“大而不强”的问题。过去我们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奖励等多重措施激励企业创造知识产权,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知识产权资产的积累和储备,国内有效专利数量、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居全球第一,但理性来看,这种知识产权数量的增长与创新能力是不匹配的,这就决定了有相当一部分专利因缺乏创新性而不受市场青睐。

        其次是长期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存在“两张皮”问题,有的高校、科研院所并不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了解市场需求,导致创新成果无法直接转化为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

        再次是体制机制阻碍,创新成果符合实践需求,但由于制度过于僵化、交易成本过高,导致供需难以匹配。

        针对这些问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专利审查质量,要在“重运用”上下功夫。行动方案将充分解决后两方面的问题,其明确高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的重点责任,提出健全免责和容错机制为专利转化运用“松绑”,优化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强化转化激励,充分调动创新者的积极性,让创新者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享受创新利益。同时,要培养、孕育一批专利转化的交易平台和社会组织,充分挖掘和撬动知识产权的魅力,为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发挥知识产权的制度支撑作用,打造一批专利密集型产业集群。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刘慧)